
(一)??成本稳定性强:锁定内部结算价格??
??隔离市场波动??:受益部门(如生产车间)按固定计划价承担费用,不受原材料涨价、设备故障等导致的辅助车间成本波动影响。例如水泥厂设定供电计划价0.8元/度,即使煤炭涨价30%,生产车间成本仍稳定。
??管理价值??:支撑长期定价策略,如光伏组件厂锁定硅料计划价,赢得欧洲5年订单。
(二)??核算效率高:简化交互计算??
??单次分配替代多次分摊??:按计划价一次性分配至所有部门(含辅助车间互供),无需如交互分配法般反复计算内部转账。
??差异一步处理??: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直接计入管理费用,避免二次分摊。例如机修车间计划工时费50元/小时,超支差异10万元??全额借记管理费用??。
(三)??责任边界清晰:强化绩效考核??
??受益部门零干扰??:生产车间成本仅与自身耗用量挂钩,不因辅助车间效率问题被连带考核(如供电车间燃煤浪费不影响车间KPI)。
??辅助车间责任显性化??:计划价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暴露管理问题(如维修车间设备老化致超支),推动针对性改进。
适用场景:三类企业优先采用
(一)??辅助生产成本波动<10%的成熟企业??
??判定标准??:历史成本数据完整且变动可控,如矿山维修车间年度费用偏差<8%。
??典型案例??:
??连锁快餐集团??:中央厨房设定食材计划价,各分店成本可比性强,支持标准化管理。
??化工企业??:蒸汽供应成本受煤炭长协价保护,月度波动<5%。
(二)??精细化成本考核的制造业??
??需求场景??:生产车间需“零成本波动”匹配预算目标,如汽车配件厂要求车间毛利率误差<2%。
??实操案例??:冻干食品厂液氮制冷计划价2.8元/kg,车间成本固定,成功签约跨境电商长期订单。
(三)??多辅助车间且交互频繁的大型企业??
??技术前提??:ERP系统自动采集劳务量数据(如智能电表统计用电量)。
??价值体现??:
钢铁厂供电与维修车间交互服务占比25%,计划价分配避免交互计算复杂性,核算效率提升40%。
局限性与避坑指南:科学应用防风险
(一)??计划价失真风险:定期校准机制??
??问题??:计划价偏离实际成本>15%时,差异计入管理费用导致信息失真。
案例:钢厂未调整焦炭计划价,单月差异损失1.2亿元。
??对策??:
??季度复核机制??:如云计算中心结合期货套保模型调整电价计划;
??差异分级响应??:
<5%:计入管理费用;
5%~10%:按用量二次分摊至受益部门;
>10%:修订计划价并调整定价策略。
(二)??管理惰性陷阱:避免僵化执行??
??反面案例??:化工厂三年未更新蒸汽计划价,成本失真被竞争对手碾压。
??改进方案??:将计划价更新纳入财务部KPI,联动采购与生产部门数据。
(三)??不适用场景:两类企业慎用??
??初创企业??:成本无历史数据支撑,计划价设定盲目(如生物科技研发中心)。
??订单波动>30%的行业??:辅助需求不稳定(如服装厂淡旺季维修需求差50%),计划价失效。